当前位置: 首页 > 行业资讯 > 品质

2023

05-29

江苏质量发展网

资本赋能创新加速 南京“药”劲儿十足

来源:新华日报

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后,南京生物医药产业迸发强劲动力。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南京全市新获批上市药品54个品规,占全省26%;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的药物临床试验58项,其中Ⅰ类创新药40项,约占全省获批Ⅰ类新药临床试验总数的五分之一;获批三类医疗器械30件,其中首次注册21件;第二类医疗器械372件,占全省21%……

近年来,南京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、集群化发展,政策红利不断释放、企业创新持续走强,优秀项目、载体、资金等加速涌入,产业发展正迈入新一轮爆发期。

持续加大研发投入

上市药企迎来收获期

在生物医药领域,创新能力就是生产力。

今年一季度,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(简称“先声药业”)的抗新冠创新药先诺欣获批进入国内市场。该药品的首发报价为750元,纳入临时医保目录后个人支付不到百元。据介绍,先诺欣的原料药成本为334.53元,直接研发费用5.02亿元。从研发启动到获批上市用了14个月;从获批上市到正式投产,用了12天,迅速填补了国内新冠3CL靶点口服小分子药物的空白。

近年来,先声药业加速从仿制药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,研发投入从2019年的7.1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7.28亿元。持续性研发投入换来了创新药业务的高速增长,2022年公司创新药业务同比增长32.3%,占公司总营收的65.3%。2022年度业绩公告显示,报告期内实现总收入63.19亿元,同比增长26.4%,创历史新高。

上市不到半年的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麦澜德”)也交出了不俗的“成绩单”。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,实现营业收入3.77亿元,同比增长10.32%;实现归母净利润1.22亿元,同比增长3%。

在女性盆底及妇产康复细分赛道中,麦澜德是该领域首个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已开发出超声波子宫复旧仪、电超声治疗仪等多项产后康复设备产品。

“作为高新技术企业,研发是我们最核心的战略。持续创新、高效交付产品医学价值,解决临床痛点是公司最强劲的竞争力。”麦澜德董事长杨瑞嘉介绍,2022年,研发投入4133.89万元,同比增长11.04%。

截至目前,南京地区的医药类上市公司数量为17家。其中,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为14家,分别为沪深主板市场6家、创业板2家、科创板6家。此外,金斯瑞生物科技、先声药业在港交所上市,传奇生物在美上市。医药类上市企业市值总计约为3000亿元。

创投活水精准涌入

“独角兽”集中爆发

近年来,生物医药产业由于其成长周期长、创新性强、爆发集中等特征,吸引了大量创投资本。今年一季度,南京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企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16起,总金额约40.66亿元,增速65.7%。

2月份,南京江北新区的药捷安康(南京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药捷安康”)完成了2.6亿元人民币D+轮融资。该公司自2014年成立至今,虽然一直是高投入、零盈利状态,但因药品研发结果良好,在酒精肝、胃肠道等肿瘤与炎症领域表现出彩而广受创投机构青睐,七年间已获6轮融资。

“我们是一家创新药平台公司,专攻肿瘤、炎症及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小分子创新疗法,在多个细分赛道具备领先地位。”药捷安康创始人、董事长吴永谦博士介绍,截至目前,公司共有7款处于全球不同临床研发阶段的在研产品,核心产品Tinengotinib(蛋白激酶调节剂)已领跑解决FGFR抑制剂耐药等多个临床问题。

“中国原创的治疗药物在全球药物创新中日益重要,药捷安康的核心产品临床研究显示了巨大潜力,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药企在全球药物创新研发中的影响力。”在投资方三一创新投资执行董事张青看来,小分子药物虽然在畅销药物中占比不高,但具备使用广泛、理论成熟等优势,前景可期。

同样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驯鹿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驯鹿医疗”)创立于2017年,是一家专注于血液肿瘤细胞类药物和抗体药物开发的企业。今年1月,驯鹿医疗又完成了近5亿元人民币C1轮融资。

截至目前,驯鹿医疗已经完成6轮融资,投资机构不乏高瓴创投、鼎晖百孚、建银国际、基石资本、信银投资、国鑫投资等多家明星机构。这与其主攻的治疗癌症最前沿技术CAR-T疗法密不可分。

在创投机构看来,驯鹿医疗拥有独特的全人源抗体开发平台、扎实的质粒病毒和细胞产品全流程的CMC能力,多个重磅CAR-T产品数据喜人,前景值得看好。一旦商业化成功,或将成为我国上市的第三款CAR-T疗法。

扶持政策“硬核”发力

夯实行业发展根基

南京正以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,加快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。预计到2025年,南京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将超5400亿元。

从产业基础来看,目前,南京生物医药领域专业院校有4所,开设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的全国重点高校有20余所,国家级人才和省级人才数量仅次于北京、上海;建有生物医药各类创新平台166家,涵盖药物筛选、动物实验、安全性评价、临床试验等新药创制关键环节。

扶持政策持续发力。南京先后出台了《生命健康科技创新行动计划》《促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》等一揽子政策文件,提高扶持力度和精准度。

资本之力与产业升级珠联璧合。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不断完善企业上市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,加强与监管部门、境内外证券交易所的工作协同,同时,在南京金服平台上开设“你上市我服务”栏目,采取“线上门诊”的形式搭建线上7×24小时免费咨询服务平台,组织专家入驻答疑解惑,全力推动南京企业走向资本市场,支持企业做优做强。